!/ignore-error/1&pid=19499968)
!/ignore-error/1&pid=19499980)
!/ignore-error/1&pid=19499977)
!/ignore-error/1&pid=19500088)
!/ignore-error/1&pid=19535044)
國防科技大學開學啦!
!/ignore-error/1&pid=19500103)
【標題】國防科技大學開學啦!新學員:要成為國防科技先鋒力量中的一員#軍校#開學
【同期】國防科技大學 新學員 尚昱萱
(高考)成績出來之后,我就立馬在提前批,一定要報國防科大,就報了一所學校。我說我一定要上軍校,如果現在上不了的話,四年之后考研也要考到國防科大去。
【同期】學員家屬 尚小東
我在上班,她告訴我被錄取了,她在家里跑了三圈啊,滿身是汗,高興地。我也很高興,打完電話給我激動地,為她驕傲。
【同期】國防科技大學 新學員 尚昱萱
就能在離祖國國防事業最近的地方,去貢獻出我的一份力量。也像今年國防科大的宣傳片《先鋒力量》所說的,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夠成為這樣先鋒力量當中的一員。
!/ignore-error/1&pid=19501267)
!/ignore-error/1&pid=19501402)
!/ignore-error/1&pid=19535713)
國防教育進校園
!/ignore-error/1&pid=19501453)
【標題】國防教育進校園
郴州:當“非遺”遇見國防教育
【導語】9月17日是第22個全民國防教育日,連日來我省各地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防教育進校園活動,扎實推進貫徹《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
【正文】在郴州永興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何娟,受邀走進該縣紅旗實驗小學,為同學們講述“拼布繡”的發展歷程,并帶領孩子們體驗了拼布繡手藝?,F場,小同學們用碎布,一針一線地拼繡成軍人、軍帽等具有軍營特色的手工作品。
【同期】學生 李希雅
學校開設了“拼布繡”手工課,讓我們在接觸非遺文化的同時,了解了更多感人的紅色故事,我們深深地被紅軍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所震撼。
【同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 何娟
拼布只是一種工藝,一種技藝。用非遺的形式,去展現紅色文化的主題,在制作的過程當中,教會孩子傳遞紅色文化的故事。
【正文】隨后,何娟與拼布繡技藝師傅為孩子們展示了拼布繡技藝作品,并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讓小學生們在學習非遺技能的同時,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與國防教育。
【同期】郴州永興縣紅旗實驗小學 校長 李紅英
小學生開展國防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國防觀念, 提高國防意識,掌握國防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憂患意識 。
!/ignore-error/1&pid=19501858)
!/ignore-error/1&pid=19535170)
湖南高校硬核軍訓出新招 學生駕“坦克”出場
!/ignore-error/1&pid=19501891)
【標題】湖南高校硬核軍訓出新招 學生駕“坦克”出場
劉劍峰 袁堯 通訊員 吳潤清
【導語】一年一度秋風勁,正是沙場點兵時。軍訓見多了,但你見過帶坦克上陣的學生軍訓嗎?近日,湖南農業大學就出現了這硬核一幕。
【實況】軍訓匯演+高燃音樂
【正文】在湖南農業大學的軍訓匯演中,步兵與坦克協同戰術兩個攻擊性技能科目的逼真演繹,讓學生仿佛置身戰場,直接點燃了現場新生的熱情。這輛坦克是學校機電工程學院的20多名學生,用木頭和竹子等材料手工制作而成。制作過程中,他們克服了不少的困難。
【同期】湖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學生 鄒智軍
首先我們遇到第一個難題 就是這個炮塔如何旋轉 因為一個坦克如果不旋轉的話 只能往前走 炮塔也不動 就是沒有那么逼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就采用了八個萬向輪和兩個厚甲板
【正文】因為要在軍訓開始前完成制作,整個制作過程僅有10天的時間,團隊成員只好選擇中午和晚上的時間加班加點完成制作。
【同期】湖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鄒智軍
有一次晚上是定制履帶 一共是10個人 所有人熬到了晚上一兩點
【正文】為了給新生一個驚喜,在測試時,這個團隊做足了保密工作。最終匯演的“超燃”效果,讓團隊成員引以為豪。
【同期】湖南農業大學人武辦主任 雷志敏讓我們廣大的湘農學子 感受湖南農業大學軍訓的趣味性 靈活性和多樣性 學生在軍訓過程中間 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感受到學生軍訓給他帶來的這種 愛國情懷和扎根軍營 勵志從軍報國這樣的一種理念
!/ignore-error/1&pid=19502827)
!/ignore-error/1&pid=19502839)
!/ignore-error/1&pid=19502851)
【標題】焦育平: 高考成人禮 砥礪青春志
【導語】(口插畫)十年寒窗,百煉成鋼。今天湖南46.52萬追光少年奔赴考場,為青春和夢想,奮力一搏。儀式感滿滿,對于考生們來說,這更是一場銘記終身的成人禮。
今年我省高考報考人數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疫情常態背景下,為了能夠如期、順利地進行高考,社會各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教育、公安,交警,電力,城管等部門全力以赴,各考點還專門派駐防疫副主考,而此時的家長們從來都不會比考生們輕松多少。如今,成功的賽道很多,“一考定終身”未必準確,但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高考的價值依然值得珍視,在這場參加人數最多的“國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一員,對于“普通的你”,只要努力和拼博,就能迎來人生的轉折點。把高考當成一種考驗,無論你持有什么心態,這場考試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無懼挑戰,方能成就夢想。高考重要但也需要理性對待。千軍萬馬上考場,總有人會考出好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成績不太好甚至名落孫山也不意味著人生的失敗。建設現代化強國,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同樣是不可獲缺的人才。人生處處是考場,高考只是表明大家進入了全新的賽道,后面還有更多的挑戰和風險需要去應對。自信,勇敢,堅持,瞄準夢想,不懈奮斗,同樣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加油吧,少年!
!/ignore-error/1&pid=19502878)
!/ignore-error/1&pid=19502965)
!/ignore-error/1&pid=19502983)
!/ignore-error/1&pid=19503007)
【標題】《智慧教育是啥樣?主播帶你去體驗》 張婧璇 洪健 通訊員 李輝
【導語】“璇”轉校園,挖掘師生背后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一所百年老校,這所學校在全省率先嘗試綜合辦學,逐步確立了“基礎教育+特色教育”的辦學模式,近年來,通過智慧教育引領學校變革,更是走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辦學之路。
【實況】刷臉進校園
【出鏡】記者 婧璇
大家好 我是婧璇 今天我們來到了長沙市第十一中學 這是一所有著116周年辦學歷史的學校 作為長沙市首批未來學校創建校 在這里學習生活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讓我們一起走進 去看一看
(接學校航拍鏡頭)
【正文】走進校園,一步一景,風景如畫,處處能感受到智慧教育的痕跡。各班教室的同步智能考勤系統,使學生信息一目了然;圖書借閱互聯平臺,樂享云端閱讀交流;智慧食堂、智慧宿管等讓校園管理更智能、學生生活更便捷。長沙市十一中從2015年開始探索建設未來學校,目前,信息化教學覆蓋了全部學科:在語文課堂,作文講評可以在智慧課堂平臺進行,“洋蔥數學”App的使用讓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習得變得更加容易,在物理、生物和化學課堂,學生可以使用“NB虛擬實驗室”模擬各種實驗的全過程...
【出鏡】記者 婧璇
我身后這個大屏幕 是學校的大數據精準教學質量分析系統 它通過采集日常教與學的數據 分析學生的學業水平發展情況 教師的教學質量 (再)進行大數據下的精準教研 有力提升了教學質量
【同期】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教務處主任 王志文我們可以利用智能化的平臺及時了解我們的上課信息 包括老師上課的過程性的數據 結果性的數據 我們都會利用這個平臺進行分析 同時將結果反饋給我們的老師 以倒逼老師 備課組調節自己的課堂內容 課堂難度 保證教學的效果
【正文】這是畢業年級數學學科的備課室,與普通的教師單獨備課不同,這里的備課大多是集體進行,何素珍老師作為本次備課的主備人,正在調取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里的學生學情,和同組教師們交流后續的教學重難點內容和教學策略,并組織大家進行集體討論。
【同期】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數學備課組長 何素珍
集體備課特別對青年教師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以老帶新(接) 你一種思想 我一種思想 我們綜合一下 對知識點的把握 大家都更有深度
【正文】長沙市第十一中學采用單元整體備課的方式把嚴教學質量關,由備課組內教師輪流擔任主備課人,就負責的單元進行整體備課和說課。在智慧教育的加持下,學校的教學方式也進行了調整,課前老師通過系統采集學情數據,根據學情,課中進行點撥促進深度學習,平板推題完成個性化學習,大數據分析快速收集學情。
【同期】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教科室主任 龔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間已經由教學的主宰者變成了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接)實現了精準教學 先學后教 以學定教 極大提高了教師備課的針對性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出鏡】記者 婧璇
我手上拿的是(接)2106班同學的AI學資料庫 它里面的習題都是根據同學的易錯知識點進行的推送 進行大數據加持 你錯什么題 (平臺)系統就給你推送什么題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私人訂制
【正文】學校伴隨式采集每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實現個體練習私人訂制、班級練習私人訂制,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高效”。 在十一中,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已經成為學校教學運行和管理的常態。
【同期】長沙市第十一中學初一學生 李紫熙從開始的不自律到現在的自律 能隨時隨地地對我進行輔導 讓我的成績還是(學習)效率都提升得非常的快
【實況】記者 婧璇
據我了解 經過多年的探索 咱們學校智慧教育這一塊兒取得了不少成效 想問一下趙校長 在您的眼中 若干年之后未來學校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實況】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教學副校長 趙昌勝
一是智慧的 未來學校能夠通過信息技術 通過各種手段 包括人工智能在內 充分的全面的了解學生的一個發展狀況 那么第二個特點是個性化的 學校能夠為他設計個性化的成長方案 第三個特征是多元化的 (接)未來的技術應該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輔助手段 未來的教育應該為不同的人提供更好的發展渴求 能夠滿足人民更多的教育需求
(第二場景:走到亭子坐下)
【實況】記者 婧璇
(用畫外音對兩人走動聊天畫面)
去年我省正式下發了《湖南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 而我了解到 早在20年 咱們十一中也成為了教育部48所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示范校 那么想問問您 我們是如何改變分分計較的現象 是如何評價學生的呢
【同期】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教學副校長 趙昌勝
學校進行評價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高全面育人的水平 我們設計了一整套的評價方案 第二個我們主要依靠課程來進行落實 第三個學校更看重的是這一個過程性的發展性的評價 對學生更多的是正面的鼓勵 (同時)我們會運用結果對我們現實的教育教學進行指導 (接)這樣操作下來 我們的綜合素質評價不僅僅能夠落地 而且能夠看到實打實的效果 最終一定能夠 既“育好人”也“育好分”
!/ignore-error/1&pid=19503121)
!/ignore-error/1&pid=19503127)
!/ignore-error/1&pid=19503139)
【標題】記者在戰位
深入東江湖腹地 體驗官兵的守壩日常
【導語】東江湖是湖南東部的重要飲用水源,上世紀50年代,人們在峽谷最狹窄的地方,建造起一座雙曲拱壩,攔起壩上的81億噸水。在大壩上,常年駐守著一批武警官兵,他們以壩為家,忠誠守衛著東江湖“心臟”的絕對安全。近期,記者前往東江湖,跟官兵一起登上巍巍大壩、走進深山哨位,體驗他們的守壩生活。
【現場】記者 張銳
一壩鎖東江 高峽出平湖 我現在就在東江大壩的壩體上 從高處看 東江湖晶瑩剔透的湖水 就像綠寶石 鑲嵌在崇山峻嶺間 令人陶醉
【正文】在東江湖景區,我們見到了武警郴州支隊守壩官兵,為了確保水庫和大壩的安全,官兵一天24小時巡邏執勤,并在庫區的關鍵位置設置崗哨。
【實況】高班長 我問一下 咱們整個壩體有多高 我們壩體是157米高 將近50層樓 我們最遠的二號哨 離營區大概一公里左右 那咱們是怎么下去 我們一般是走這邊的樓梯 可以通至二號哨
【正文】高班長所說的二號哨所,就是壩底附近的的一個執勤點,我跟隨高班長下了幾層樓,發現每個拐彎處樓梯扶手的油漆都掉光了。
【同期】武警郴州支隊某中隊 班長 高焰源
我們平時搞訓練會經常從底下沖上來 手扒到上面 會把油漆扒掉
【正文】下一層樓梯,我需要走十步,而高班長六步就能搞定,從壩頂走到壩底,我走了將近二十分鐘,而高班長只需四、五分鐘。
【實況】經過了六分多鐘的壩底公路的路程 現在我們來到了二號哨位 現在我們的執勤哨兵正在執勤 這邊是我們的執勤器材 有我們的防疫器材 有我們的執勤武器 這邊是我們的藥品盒 因為我們這邊是山區 蚊蟲比較多 毒性也比較強 這里面主要是我們防蚊蟲叮咬的藥品
【正文】在哨位上,哨兵高度警惕,眼睛時刻巡視著往來的車輛和人員。
【同期】武警郴州支隊某中隊 戰士 李橋勇
我會嚴密觀察出入人員的面部特征 對陌生人員 我會對他們特別注意和仔細檢查 有外來口音的人員 或者我們以前沒有見到過的人 我們會更加注意
【正文】在二號哨所旁,高班長還帶我參觀了他們經?!按蚩ā钡挠柧毷サ?。
【實況】因為下雨原因 我們二號哨的執勤官兵在此進行體能訓練 這里也成為我們天然的訓練場
【實況】高班長 我們剛剛從壩頂到壩底 走了一段室內的樓梯 我們還有別的路可以回去的嗎 我們大壩左側 還有一段露天樓梯 可以從壩底直通壩頂
【實況】這里就是高班長所說的另外一條路 現在我們跟著高班長一起去體驗一下這條路的感覺 我們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這個路一個比較陡 第二個還比較滑
【正文】手握著有點搖晃的鋼絲繩,腳踩在不足腳掌寬、重心須放在前腳掌的石階上,我走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沒過多久,就感覺很吃力。
【實況】高班長 你看這個 很陡 這估計有八十度 我估計有 差不多 七八十度左右 你先走 注意安全
【正文】在高班長的身后,能感覺到他故意放慢著腳步,讓我能跟上他的節奏。
【實況】你們平時都是走這條路嗎 沒有 平時走這條路走得很少 我們這只是一條備用的路線 只是偶爾 特殊情況下才會走這條路
【正文】相比室內通道,這條露天山路為官兵們提供了更廣的視野,它地處大壩東側,能看到大壩背水面的整體情況。
【現場】記者 張銳
用了半個小時 我們終于跟高班長從底下走到了上面 現在很熱 因為也是第一次爬這個大壩 特別緊張 很多地方非常陡 而且下雨 路比較滑 大家可以看我的手 手上也是沾滿了青苔 這五百級臺階 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武警官兵體能和毅力最大的考驗
【正文】官兵們跟我說,大壩東邊擺放的水輪機轉輪,就像他們的精神圖騰,讓他們巡邏時,每一步都走得異常堅定。這里遠離都市,沒有高樓大廈的喧嘩,沒有車水馬龍的夜景,有的只是蟲鳴鳥叫、繁星點點的陪伴。官兵們在疲勞之余,也會下下棋、打打球,放松身心,他們正值青春,最小的年僅18歲。
【實況】(視頻連線)
這個星期我參加了訓練 過不了幾個星期 就能回到以前 甚至比以前更棒 所有的事情干好 家里你不要牽掛 專心專意地干好你的事情
【同期】武警郴州支隊某中隊 戰士 王正雄
大壩在我心中 就像我的家一樣 在現在來說可以說是排在第一的位置 因為不僅僅我們要守護它 而且平時也是它與我們相伴
【正文】對于習慣了寂寞的官兵來說,排遣情緒的最好方式,就是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訓練。
【實況】刺殺 刺 殺 刺殺 刺 殺
【正文】群山巍峨,大壩如同一條巨龍橫臥在東江湖上,這里也成了官兵們得天獨厚的天然訓練場。從東壩頭到西壩頭,一個來回接近一公里,在發電機組上方,官兵們刺殺的吶喊與轉輪的轟鳴交匯在一起。
【同期】武警郴州支隊某中隊 戰士 潘吉
感覺很威風 很有威懾力 感覺整個大壩都在為我們吶喊
【實況】我宣誓 我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聲音漸小、鋪音樂)
【正文】30多年來,一個個武警官兵扎根東江,以壩為家,默默守護著這片凈土,將忠誠融入深山哨位,用青春澆鑄大壩平安。因為擔當,所以堅守,無論環境多惡劣、條件多艱苦,他們始終像釘子一樣鉚在戰位上。這次采訪之旅,讓我學會了敬畏,懂得了堅守,理解了守壩官兵清澈的愛和無畏的勇。
!/ignore-error/1&pid=19503175)
!/ignore-error/1&pid=19503181)
!/ignore-error/1&pid=19503187)
【標題】乘“拾”而上
劉真茂:一諾山長青
【導語】在過去的十年中,我欄目先后推出了3000余期節目,數以萬計的采訪對象出現在我們的鏡頭中。10年后,我們再次走進他們的故事。從今天開始,國防教育頻道推出十周年特別策劃《乘“拾”而上》,對部分采訪對象進行回訪,看看他們在十年間的變化與成長。2012年,我欄目推出專題節目《大山衛士劉真茂》,劉真茂數十年堅守高山哨所,捍衛“生命綠洲”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轉眼十年過去了,劉真茂現在還在堅守嗎?他有哪些變化?近日,咱們的記者再次趕赴位于郴州市宜章縣的獅子口大山,重訪劉真茂。
【小標題】看今朝 大山不老我不閑
【實況】行車實況(航拍+車上拍攝鏡頭)
【出鏡】記者 張銳
經過四個半小時的車程 我們終于從長沙來到了郴州市宜章縣瑤崗仙鎮 這里也是退役軍人劉真茂的家鄉
【實況】劉伯伯您好 好久不見 不好意思 今天耽誤您巡山了 沒關系 我們山上有八個人 現在有八個人在巡山嗎 現在(巡山)隊伍越來越大啦
【正文】再次見到劉真茂,他依舊一身舊軍裝,身材挺拔,在寒暄中,記者感受到劉真茂笑容多了,話也多了。以前采訪劉真茂,他總是不茍言笑,而眼前的劉真茂,正滔滔不絕地聊著現在的美好生活。
【實況】今天下午要給民兵上個課 今天下午要給民兵上課 那我們可以跟您一起去看下嗎 在那邊 走
【正文】我們跟著劉真茂來到了宜章縣瑤崗仙鎮政府的會議室,他與在場的民兵們分享著堅守大山39年的所見所感。
【同期】郴州市宜章縣 瑤崗仙鎮武裝部長 歐志光
我們從小就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 尤其是作為我們基層的民兵這一塊 他是我們學習的 很好的一個榜樣 他(在)每年的(森林)特別防護期 總是進村入戶 宣講護林防火的知識 包括野生動物的保護知識 通過他的宣講 我們這邊的野生動物保護 包括防火 很多年都沒有發生過大的火災
【正文】作為當地無人不識的“名人”,請劉真茂去作報告的單位也很多,他只要有時間,基本都不會拒絕,劉真茂有時還走進高校,當起“征兵宣傳大使”,他希望把更多的正能量帶給大家,影響更多人。
【小標題】憶往昔 大山有幸遇真茂
【正文】初識劉真茂,要從十年前我們做的節目說起。獅子口大山,位于湘、粵、贛3省交界處,這是一片“生命綠洲”,擁有35萬畝原始森林、7萬畝草山以及種類和數量都十分可觀的珍稀動植物資源。1983年,從部隊退伍轉業后,任鄉鎮武裝部長的劉真茂看到青山屢遭亂砍濫伐,動物被非法捕獵,心如刀絞。
【同期】退役軍人 劉真茂
這個山不能毀到我們這一代 我說 我來管 我一管就要管好 不能夠半途而廢 我就是一個人也要堅持下去
【正文】因為這樣一句承諾,劉真茂開始了孤獨的護林生涯。為了尋找適合居住的場所,他經歷5次搬遷,一步一步走高,最終不顧家人反對,拿出全家僅有的三萬六千元積蓄,在海拔一千六百米的山坳上建立了哨所。由于哨所在高山之上,人跡罕至,劉真茂擔心偷獵盜伐分子會在他下山時偷盜、破壞,所以他盡可能減少下山次數,30多年來他只在家吃過兩頓年夜飯。
【同期】劉真茂的妻子 堯臣香
他在山上 家里什么都顧不上的 連孩子結婚他都不回來的
【正文】因為沒有時間顧家,2019年冬,劉真茂在山下的老房子因電路起火被燒毀。
【同期】護林隊員 黃庚仁
他從來沒掉過眼淚 燒那個房子他掉眼淚了 (接) 他說燒了那個軍裝 (接) 我想把那個軍裝 我死了以后 把那個軍裝穿起 我死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正文】軍人的堅毅與果敢早已融入劉真茂的骨子里。這些年,他吃住在山里,每天5點起身巡山。傍晚才回到哨所,為此他養成了每天只吃兩頓飯的習慣。山里的天氣喜怒無常,不期而遇的陣雨經常把他淋透,但他依然堅持一天走約25公里的山路巡山,39年相當于繞著地球走了10余圈。大山在劉真茂的守護下越來越好,非法捕獵少了許多,原本遇暴雨會引發山洪的地段,現在都被綠色植被覆蓋,地質災害也鮮少發生。
【小標題】展未來 青山綠水終成金山銀山
【正文】不上獅子口大山,不算采訪劉真茂。在重新修葺的哨所附近,劉真茂邊走,邊滔滔不絕地聊著現在的護林隊如何分工,如何在山上養豬、養羊和種菜的經驗?,F在,劉真茂巡山依舊拿著那把柴刀、穿著解放鞋,但裝備里加了手機,香港植物園還送了他三臺單反相機用做巡山圖像資料的留存,他的巡山記錄本也越來越多,上山的路正在修,山上也通了電,通了網絡。
【實況】您平時每天晚上睡這里啊 是的 (接) 那個報紙 這個學習資料 要分類的
【正文】劉真茂每天的娛樂方式依舊是讀書看報、摘抄筆記,這么多年,這個習慣從未改變,在他休息期間,我們將十年前的節目播放給他看。
【實況】22:28這是十年前我們做的節目 現在回想起來 你有什么感受 做了工作 也還沒做好 我要再加油 就是一定要搞好 (接)23:16 我可以跟你約一下嗎 下一個十年 我們再來采訪你 可以 什么時間都歡迎 到時候(路通了)開車來 不要走路啦
【正文】如今,在他的感召下,附近的村民黃庚仁等8名成員先后加入護林隊伍,通過排班,劉真茂每天能吃上三頓飽飯了。為了進一步加強護林隊伍建設,2018年夏,獅子口生態保護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劉真茂擔任黨支部書記。近年來,劉真茂先后榮獲“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他生活儉樸,汗衫破洞了還在穿,上級給他的慰問金,他全部拿來投入到護林隊的建設。
【同期】護林隊員 黃庚仁
國家拿了三十八萬五千元慰問金給劉真茂 他家的房子已經被燒掉了 到現在還沒砌好 他就是要把這里搞好 有這種共產主義風格 有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 把這個錢(慰問金)就交到這個上面來了
【正文】修路、養殖基地建設,劉真茂近幾年將工作重心由守護為主到實現守護和植造并重。對于獅子口大山,他有著更加美麗的夢想。
【實況】退役軍人 劉真茂
下面都是種的杜鵑花 有一萬多畝 現在我們要做工作 把它怎么經營好 要連成一片 要把這個山變成花的海洋
【同期】退役軍人 劉真茂
我一直從當兵到現在 沒有離開過軍裝 因為我對部隊有感情 是部隊使我成為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接) 我們要做出個樣子 到后面要傳下去 希望后面比我們做得更好 讓我們這個山 變成金山銀山
【正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從上了山,劉真茂就像一名戰士堅守著自己的陣地。以前采訪劉真茂,用腳步去丈量大山,追尋這位老人一生守望的答案。再訪劉真茂,在他的堅守下,大山里的每一抹綠色、每一句啼聲,都是他奉獻的價值。大山有幸!劉真茂讓獅子口大山“安享”了三十多年的“清?!?,他還在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感召身邊的每一個人,為大山的長期規劃殫精竭慮。
【出鏡】記者 張銳
數十年如一日的巡山 死后就埋在山上 這是退役軍人劉真茂的錚錚誓言 也是他軍人本色的繼承 新的一天 劉真茂再次收拾行囊 迎著云霧 走在了巡山的路上
!/ignore-error/1&pid=19503277)
!/ignore-error/1&pid=19503283)
!/ignore-error/1&pid=19503295)
【標題】90后鄉村教師麻小娟:用故事點燃孩子的夢想 (上) 吳冠村 肖科云
【導語】從教7年,1000多個夜晚。常德市鼎城區的90后鄉村女教師麻小娟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利用睡前30分鐘,在學生宿舍里講述一個個故事,陪伴孩子們進入夢鄉,她用自己的愛和堅持,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抒情音樂+麻老師講故事聲音+學生聆聽的特寫】
【實況】00:11:07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老師 麻小娟
我希望大家能夠在生活當中和學習當中 都能夠吸取林邊蓮霧長在咸地上的這種轉換能力 能夠將淚水 失敗轉化為動力(接)那么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講到這里了 大家趕緊睡吧
【轉場鏡頭】
【畫外音】 00:23:18 麻小娟
我們班一共有42個學生 其中住宿生有23個 這些孩子的家長大多在外務工 由自己的爺爺奶奶撫養 他們一定是渴望著更多的關懷和愛的
【同期】00:24:49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老師 麻小娟
記得剛工作的時候 有個孩子第一次住宿 那么遠離了自己的親人 他每天晚上都會思念自己的家人 所以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會哭 那我就想小的時候 外婆給我講故事的這種方式 是不是我可以自己試一試 于是就在寢室里面開始講起了故事
【畫外音】00:25:35 麻小娟
起初講故事的時候 可能更多的是駐足于書本上的童話故事 但是后來發現其實孩子們他們是有自己的需求的 例如今天他遇到了自己的煩惱 他心情低落 那我就講一個鼓勵的故事 那么他今天在處于一個特殊的階段 例如青春期 那我就講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
【同期】00:29:24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老師 麻小娟
我們班的有一些孩子性格內向 不善于與人交往和交流 于是乎我就給他們講了《慧慧的舞鞋》這個故事 鼓勵他們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 勇敢地邁出那個與人交往的那一步 讓她們在其中得到成長
【畫外音】00:30:38 麻小娟
當時我們班還有一個女孩 她的名字叫慧慧 她的內心也非常的自卑 不自信 但是在一次音樂課堂上 我發現她有舞蹈上的天賦 于是慢慢的通過課余的時間培養她在舞蹈上的訓練以及建樹 后來在給她排練了一段段的舞蹈之后 并且和她一起參加了區里面的三獨比賽 她拿了大獎 并且一步步的建立了自信
【實況】 01:46:39 麻小娟在班會課
今天我們班會課的主題是《紅色經典革命故事》 下面讓我們掌聲有請張海濤同學為大家分享
【畫外音】00:35:12 麻小娟
為了鼓勵孩子們勇敢的表達 樹立自信 我會在每天的自習課上鼓勵孩子們勇敢的站上舞臺 自己講故事 (00:35:32)通過革命故事 偉人故事和更多的中華文化傳統故事 讓孩子們學會成長
【同期】00:21:58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學生
通過麻老師給我們講的故事 讓我知道了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同期】00:20:28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學生
我以后要像故事中的人物學習 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
【同期】麻小娟的學生 胡瀾01:06:35
謝謝您麻老師 是您給了我自信 給了我勇氣 讓我變得更加堅強
【字幕+音樂】從2015年到2022年,從周家店中學到蔡家崗中學,每天晚上就寢前聽麻小娟老師講故事,已成為師生間不變的約定。一千多個故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思想,指引他們前行的方向。
【同期】 00:42:34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老師 麻小娟
我的理想是當好一名優秀的鄉村教師 為孩子們講好中國故事 點燃他們心中的夢想
【標題】90后鄉村教師麻小娟:用愛助力孩子成長(下) 吳冠村 肖科云
【導語】以故事育人,以美育人,以心育人……連日來,“90后”鄉村女教師麻小娟的育人事跡,引發強烈反響。今天我們繼續走近這位平凡的鄉村女教師,看看她是如何用愛與智慧的魔法,助力孩子們的成長。
【實況 】00:15:24 麻小娟和同學彈鋼琴唱歌
太陽當空照 花兒對我笑 小鳥說早早早 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正文】2015年7月,麻小娟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學專業畢業,考進常德市鼎城區周家店中學。開學當天,她才知道,農村學校各科老師都缺,她得當好“萬金油”。學校安排她除了教音樂,還要教數學,當班主任。當時學校連一架像樣的樂器都沒有,麻小娟把家里的鋼琴、吉他、非洲鼓等樂器搬進了學校。
【同期】00:55:26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工會主席 田芳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吃晚飯之后(接)六年級的寄宿生 她班上的同學就圍在她的旁邊 就聽她彈琴
【實況】學生吹豎笛
【正文】調到蔡家崗中學后,在學校的支持下,麻小娟開設了豎笛課,電子琴、吉他、尤克里里等課程,以樂育人,麻小娟從未停下腳步。
【同期】00:02:37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學生
我們都非常喜歡吹豎笛 吹豎笛使我們很快樂
【實況】01:56:15 學生合唱生日歌
【實況】01:59:17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學生
江雨欣 祝你生日快樂 祝你每天都開心 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你
【正文】學生江雨欣過生日,麻小娟為她送上了自己簽名的書籍,同學為她送上祝福,這讓江雨欣非常感動。蔡家崗中學是一所農村學校,很多學生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孩子過生日,父母不能陪伴在身邊。麻小娟經常組織學生集體過生日,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同期】02:00:33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學生 江雨欣
今天我感覺特別的開心 感覺這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特別的溫暖
【正文】麻小娟扎根鄉村教育,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用行動充分展現了當代師范生對信念的堅守和對夢想的追求,麻小娟也是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培養的數萬名鄉村教師中的杰出代表。
【同期】10:44:36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黨委書記 鄒華秀
我們的學生有這種深厚的教育情義和情懷 同時學生去苦練教師基本功 將來能夠更好的在她的崗位上去發光發亮
【正文】正是懷揣著教育的理想,麻小娟對學生傾注了全部的愛。她教寄宿學生疊被子、洗衣服,陪伴學生就餐,貧困學生不能及時交生活費,她就用工資墊付。
【同期】01:30:23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學生
跟大家不像是師生關系 更像是朋友
【同期】00:46:53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校長 劉啟紅
麻小娟老師的行動 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接)用愛澆灌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責編:王杜
來源:湖南教育融媒